有哪些企业吃到了防疫新政策的第一波红利?
时间就像潮水,推动着我们来到2022年的尾声。
要论2022年的关键词是什么,我认为最契合的应该是“不确定性”。一度被认为得到缓解的新冠疫情,随着海外变种的出现而再起波澜,随之而来的物流不畅、失业增加、经济萧条,给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不少影响。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就像是海边的礁石,任由潮水拍打着自己的身躯,只希望别被轻易卷入未知的洪流当中。
如今,本土疫情开始呈现出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的严峻复杂态势。为了在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继“二十条”后,12月7日,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对新冠疫情防控做出了最新官宣。通知表示,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中国将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防控。
(图源:光明网)
没有人能够否认,疫情的三年是“牺牲”的三年,也是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影响的三年,而“新十条”的推出对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复苏意义重大。考虑到国内经济内生复苏动力比较强,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显著下降,预期各企业和家庭观望情绪大幅减退,投资和消费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反弹。问题来了,到底哪些行业有机会成为这次“反弹复苏经济”的直接受益者呢?
旅游行业:飞猪/携程出现爆满
据悉,本次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共提出10条具体事项,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
对于几乎停滞了三年时间的旅游业而言,这则通知显然是一个难得的风向标。首先,不再开展落地检,意味着跨地区旅游的第一个门槛被放下了。其次,除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意味着旅游景点、购物商城等场所不再受限,进一步降低了本市旅游存在的门槛。
(图源:百度指数)
随着出行限制的逐步解除,长期压抑的游客们已然抑制不住内心躁动不安的欲望。根据百度指数页面显示,全国多地景区门票的搜索热度骤增。近一周,广州市景区门票订单量环比上升235%;郑州市景区门票订单量环比上升300%;深圳市景区门票订单量环比上升80%;重庆市景区门票订单量环比上升59%。
根据小雷调查,自12月以来,国内各大景点、文旅场所已经进入了陆续恢复开放的阶段,诸如广州塔、西安大明宫、武汉东湖绿道、洛阳·龙门石窟等各地知名景点均已恢复开放。尤其是应季的滑雪、温泉以及主题场所,更是在积极展开各种预热和开放活动。
专家表示,“二十条”/“新十条”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为国内旅游流动性创造了良好环境和发展的基础保障。从现有情况来看,冬季旅游和元旦、春节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可期,旅游业的全面恢复大幕已经缓缓拉开,旅游消费有望在近期迎来一个跃升,复苏步伐或超出预期。
运输行业:火车/飞机全面恢复
同样受益的,还有与旅游配套的火车/航空/客船等一系列运输行业。在《通知》发出后不久,本人拨打全国铁路客户服务热线12306进行查询,可以发现热线拨通后的语音提示已更新,最新提示为:“自即日起,购票、乘车及进出站停止查验48小时核酸证明和健康码,各项进京防控措施调整时间另行通知。”
消息发布后,携程平台上的机票瞬时搜索量猛增160%,其中,春节前夕(腊月二十五至除夕)的机票搜索量暴涨至三年以来最高点。同样的,去哪儿网的机票预订量出现大幅增长,近段时间春节前夕的机票预订量增长了1倍有余,气候相对怡人的成都、昆明、海口、深圳、三亚成为了热门目的地。
(图源:携程旅游)
疫情对运输行业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过去三年时间,受到各地不断出现的疫情影响,部分国内航班的空勤人员的工作量只有疫情前的五分之一。
为了刺激人们出行,国内各大航司路线推出诸如各种优惠政策,以东航“周末随心飞”为代表的权益卡掀起民航业产品创新和营销热潮,随心飞、机票次卡、公务舱卡等多类型产品争奇斗艳,前段时间飞猪更是推出了国际航线版“未来飞”产品,目的地涵盖美国、英国、马尔代夫、巴厘岛等多地,力求吸引为未来出行‘囤货’的用户。
(图源:飞猪旅游)
如今,“新十条”的发布真正吹响了民航业触底反弹、加快复苏的冲锋号。跨区域流动不再需要核酸,轻症也能够居家隔离,确实能够极大地缓解人员出行的限制,释放市场被抑制的需求。
民航业内人士指出,“我认为,过去人们是想出行,不敢出行,不能出行,现在是能够轻装上阵,国内的客运市场会持续的复苏,复苏的过程可能会有波动,但是大的方向不会变。
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则认为:除了降低对人员流动的影响,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从“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也意味着对于目前民航一线人员的供给压力,以及管控压力和心理压力的缓解都是利好。
问题在于,在防疫政策调整后,民航依然面临着出行需求匮乏的问题。很多时候,人们并非不想出行,更是不敢出行,近期机票需求暴涨和春节安排密切相关。从国际航班恢复后票价快速下滑来看,疫情管制措施持续放松后,如何刺激出行需求将是摆在民航从业者面前的巨大挑战。
线下消费:零售回暖,预期大增
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进入社区商超等各类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也让线下零售等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行业恢复预期进一步被看好。光大证券研报指出,疫情管控有序放松有助于线下客流的快速回暖,利好对客流依赖较重的线下零售业态。
有趣的是,参考国外疫情防控前后的数据,线下消费场景在解封之后的整体恢复程度是比较有限的。天风证券分析显示,从零售和娱乐场所的访客数量指数上看,在放开防控措施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零售和娱乐场所访客数量指数对比2020年仍有所回落。
(图源:天风国际)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种。
首先,在断断续续的疫情防控下,消费者体现出了对混合购物的偏好性。所谓混合购物,指的是通过线上平台、小程序等方式进行购物,然后在线下门店进行取货的购物方式,例如“店内购物+送货到家”“线上购物+路边取货”“线上下单+到家服务”等。人们已经开始习惯减小自己的生活半径,在家附近快速取货的购物体验。
再次,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对于线上消费来说也是一件重大利好。在此之前,由于各地防控措施之间的异同,全国各地长期处于一种物流不畅的情况,只要购买的产品不是本地发货的,那经常要等待3-5天才能收到,就连一贯被誉为“准时”的顺丰速递也不例外,。根据本人实测,现在即便在拼多多上面下单,也能在两天内送到,这显然对线下消费还是会有一定冲击的。
其次,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人民群众的经济状况就此转好。在疫情的冲击下,不少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危机,相对应的,不少群众遭到了停薪留职、甚至是失业的不公待遇,只能够依靠手头里的存款勉强维生,自然也就不存在“反弹性消费”的可能性。聚焦普惠小微重点人群,帮助他们纾难解困,扶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工作岗位,将成为接下来是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图源:问界汽车)
当然,对于线下餐饮、汽车行业来说,这绝对是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要知道,我家楼下一个做餐饮的老板,在得知封控结束,进出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之后,心里立马乐开了花,嘴上还不停的重复着:“胜利了!胜利了!”
对于线下餐饮行业来说,客流量的锐减无异于慢性毒药,尽管他家的外卖成绩一直很不错,但是各家外卖平台的抽成却让外卖的利润永远无法和店内消费相比——即便是在店内价格便宜了好几块的情况下。第二天,老板请人在门口派起了传单,并且还推出了新的优惠活动,店里虽然不算人满为患,但也没给我留下多少空位,客流量的恢复显然提升了餐饮业的经营信心。
至于汽车这种不到线下尝试不会轻易购买的产品,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据乘联会数据,近两月新能源车线下消费场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根据上海解封的经验,线下场景恢复后,汽车消费场景有望得到复苏,但是考虑到失业人口或需经历找工作-等待发工资-债务填补/预期恢复后才能产生新的消费能力,且跨省流动尚未完全恢复,与新能源车等耐用品消费相比,其复苏路径可能也会更长一些。
总结
“新十条”的本质,是要努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事实上,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确实会对旅游行业、运输行业以及线下消费产生一系列正面影响。在坚持“科学防疫”的基础上,让社会经济生活回归正轨,将极大地提振各方信心。如果措施得力,民众的消费需求将会被重新唤醒,我国经济将逐步走出疫情的不利影响,重新步入复苏轨道、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但是正如渣打银行中国和北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所说,全面放开并不意味着经济快速反弹。根据高盛调查梳理,在政策放开初期,老百姓依然在面临就业、收入压力,很难释放消费欲望,加上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大家可能不想被感染或周围感染的人非常多,短期内依然会自觉减少流动。但是只要经济回归常态化运行,疫情对经济活动的扰动和抑制就会逐步减弱,各行各业都有希望迎来光明的未来。
- 新十条
-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