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阿里巴巴是什么?
2007年,在中国市场刚战胜eBay的阿里巴巴选择在香港上市,并获得15亿美元的融资。后来的阿里巴巴逐渐发展壮大,除了淘宝每年带来的高增速,他们还拥有前景广阔的支付平台—支付宝,但阿里巴巴却选择了私有化,并于2014年登陆纽交所,筹集了 250 亿美元,这成为了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 IPO。
自从以 68 美元(第一笔交易的实际价格为 92 美元)上市以来,BABA 增长了 4.7 倍,在2020年 10 月 27 日达到巅峰。不过自 10 月下旬监管机构对蚂蚁和阿里巴巴进行完轮番调查后,该股已经持续了一年半的下跌,市值损失了近70%。
目前监管的趋严以及电商竞争环境恶化等因素,使得阿里充满着不确定性,未来阿里的价值是更接近其 2014年IPO时的2400亿,还是过去所创造的高点8580亿?我为此非常感兴趣,所以让我们通过学习阿里巴巴的业务构成,并在这样的不确定性中探索投资的可能。
阿里巴巴的业务
阿里巴巴和美国的亚马逊有着许多类似的地方。在营收方面,他们的主要收入都来源于电子商务和云计算。不过仔细分析二者的商业模式,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虽然亚马逊是一家重资产企业,负责库存和管理物流,这一点上,京东实际上更像亚马逊。反观阿里巴巴,走的是轻资产运营模式,收入来源主要通过客户管理服务以及相关工具、广告等。 其次,亚马逊长期以来一直以微薄的利润运营电商部分的业务,但利润大头则主要来自云服务,阿里巴巴则恰好相反,利润主要来源于电商,阿里云则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如果将来阿里云能够获取类似亚马逊AWS那样的高额收益,阿里巴巴的价值将会上升到新的高度。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 阿里当前的状态,让我们来剖析其各条业务线,截至 2021年 3月31日,阿里年报业绩如下:
- 阿里巴巴 71% 的收入来自其零售业务(国内:淘宝、天猫;海外:速卖通、Lazada 、Trendyol、Daraz;跨境电商:天猫国际、考拉) 。
- 云计算收入占比为8%。
- 最初的B2B业务仅占收入的 4%(国内:1688.com;海外:Alibaba.com)。
- 其余 17% 的收入来自物流(5%)、本地生活(5%)、数字媒体和娱乐(4%)、创新计划及其他(1%)、其他(2%)。
毫无疑问,零售业务目前依旧是阿里巴巴的核心驱动力。
零售业务
在2021年财年报告中显示,有超过10亿人选择在阿里巴巴平台上进行交易,其中国内用户达到8.9亿。目前,阿里是全球最大的线上购物平台。
阿里的零售业务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国内和国际两大类。国际类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上图中的 Lazada 和速卖通构成:
- Lazada:东南亚电商品牌,阿里持有其83%股权,从 2016 年开始向该公司投入了超过 40 亿美元。Lazada在东南亚主要是B2C的模式,类似自家在国内的天猫,不过随着2020年疫情的爆发,Lazada在东南亚多个市场(越南、马来西亚、印尼)都遭到了新加坡公司虾皮的重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虾皮背后的主要投资方居然是腾讯,而腾讯在电商领域的经验明显不如阿里,且虾皮的模式倒是和早期淘宝的模式比较类似,主打C2C,不过在社交方面下了很多功夫,通过社交媒体的引流,给平台导入了不少流量。虽然阿里通过对Lazada进行了管理层重组,带去了阿里在中国的成功经验,但依旧难以抵挡虾皮的快速增长。
- 全球速卖通:海外买家可以在速卖通上以低得离谱的价格从中国购买零售商品。在这里的购物体验就和在海外当地的网站一样,且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千奇百怪的东西,在我随机截取的一张截图中,我发现了一把仿制的赛锐康筋膜枪、定制照片打印、3.43 美元的“经典浪漫闪亮全白”珠宝,以及一大堆桌布。传统的外贸模式下,工厂的商品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历出口商、进口商、分享商、零售店等环节,层层加码后,商品的价格将是出厂价的3到4倍,而速卖通的模式可以让卖家直接对接工厂,消费者拿到的价格只有出厂价的1.2至1.5倍,此外,速卖通拥有自己的物流体系平台,在海外运营良好的俄罗斯和西班牙等地都设有仓库,虽然整体来商品物流交付时间与国内还存在差距,但考虑到其低廉的价格,还是十分有诱惑力的。
以速卖通和 Lazada为主的“跨境及全球零售商业”在 2021年财年带来了340亿人民币的收入,占整体营收的 5%,并保持着42%增长。阿里巴巴真正的摇钱树是在中国本土的商业零售,中国除了大量规模较小、针对性更强的垂直类零售网站外,淘宝与天猫是最主要的两大电商购物平台,其活跃用户高达8.1亿。
- 淘宝于2003年推出,是阿里巴巴国内的B2C和C2C平台,主要面向个人和小型商家。阿里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到目前为止,淘宝仍然不收取交易费用,其盈利方式主要是通过广告以及为商家端提供一些增值服务。
- 天猫成立于2008 年,是一个专注于销售品牌级产品的B2C平台,用户主要是目前不断壮大的中产消费群体,大型品牌要想接触到消费者,就必须通过天猫,其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向商家收取商家保证金、技术服务年费、支付交易费用、商家租金广告费等。
在2009 年,当时的淘宝CFO张勇接手淘宝商城后(之后改名天猫),和团队一同提出了举办类似美国感恩节一样的大型促销日,并希望通过“全场五折,全国包邮”的口号来打响淘宝商城这个品牌,而11月份正好是秋冬换季期,人们往往需要在这个时候购买许多衣服的动力,而光棍节正好在当时的年轻人群体里是个十分有话题性的日子。于是淘宝商城就这样推出了“双11”促销,尽管这次活动阿里不收取任何费用,但还是有许多品牌对于如此大力度的促销有些排斥,最后虽然只有27家品牌商参与到了双十一活动,但却创造了5200万的销售额。从此,双十一不再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节日,现在,这一天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电商最重要的日子,而阿里巴巴在双十一所带来的销售额也屡创新高。
尽管有观点认为中国老百姓的消费降低了,但阿里2021年财报显示,有超过两亿的用户在这一年的花费超过了1000美元,相比之下,亚马逊最新统计的 Prime 会员人数为 1.26 亿,而 Prime 会员平均每年花费 1,400 美元。不过阿里巴巴也有自己的会员体系,即88VIP,这部分会员的消费则是阿里巴巴普通用户的 9 倍。所以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的线上消费能力是非常强劲的。
阿里巴巴的模式与美国传统电商模式不同(虽然在广告、物流、第三方买家等领域,双方的模式越来越接近),尽管在淘宝上不收取交易费用,但阿里依然能够深入到商家到运营流程中进行赚钱,正如他们在投资者报告中所述,阿里旗下的众多子公司为商家提供库存、物流、分销、营销、研发、 IT、融资等各类服务,提供的能力几乎覆盖了小微企业所需要的一切。
可以这么理解,当商家通过阿里体系获取100元收入时,真正属于商家端的利润仅剩下4元,大部分收益实际上都让阿里赚走了,阿里除了不帮你生产,剩下的事情他全做了,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商业模式,于此同时还建立起了很高的转换成本,有阿里这样的平台为你处理每一项细分业务时,商家很难有动力去把这一整套销售链路迁移至其他平台,这种模式目前还在正常运行着,在近期公布的2021年9月至12月份的季报来看,中国零售业务的收入为1722.26亿,占整体营收71%,扣除息税务折旧摊销前的利润率高达34%,是阿里巴巴最赚钱的部门。
批发商业
阿里巴巴最初是以B2B业务起家,但目前这块业务占比已经很低,2021 年财报的营收只有287.18亿人民币,占总营收比例为 4%,其中一半收入来自中国(1688.com),另一半来自海外(alibaba.com)。这块业务介绍起来并不复杂,简单地说就是将制造商与批发买家进行对接,假设我想销售自创品牌的笔记本,那么直接登录alibaba.com进行相关的搜索,你就可以找到来自不同国家所提供的的数千种供应选择,上面有制造商的一切信息,你还能够进行横向对比,找到你所需要的供应商服务,而且网站的体验也不错,当你找到你想要的商品,直接下单购买即可,然后剩下的就是将这些商品上线到你的淘宝店铺上开始进行销售。这在有阿里之前,如果去搜集这些信息会非常麻烦。
有意思的是,虽然表面上阿里和亚马逊是竞争对手,但阿里巴巴实际上通过B2B业务为亚马逊的大部分第三方商家提供了商品供给。 在Founder's Field Guide 的最新一集中,Thrasio 首席执行官 Carlos Cashman 说道:“作为个人来讲,当他想做点生意赚点钱,那么很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登录阿里的网站,在上面找到一些中国的供应链,并从中选择一些你认为不错的样品,稍作调整,就可以进货放到亚马逊的仓库开始销售了。”
阿里巴巴能够为亚马逊的大多数第三方卖家提供支持,但与淘宝一样并不收取交易费用,而是通过一些有利于商家销售的服务来赚钱,例如更多的商品透出展示或是搜索竞价排名等。在 2021 财年报告中,阿里巴巴的B2B业收入超过了280亿人民币,目前该领域的增长超过30%,随着全球电子商务在阿里巴巴悄然推动下的增长,阿里巴巴在 2022财年的收入有望超过 350亿人民币。
云计算
阿里于 2009 年推出了阿里云,该业务目前增速迅猛,营收占比仅次于零售业,这也是阿里首次将其业务拓展到电商以外的领域。与亚马逊一样,阿里首先在内部使用其云产品,并顺利通过了2010年的双十一考验,其单日浏览量达到24亿,在长期大规模线上流量进行验证的情况下,阿里云的技术实力也是相当突出,并得到了诸多互联网厂商的信任。
今天,阿里巴巴是全球第五大云提供商,也是中国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它的市场份额第二名腾讯的三倍以上。
阿里在云计算业务的销售策略和早期淘宝类似,在一个新兴且快速增长的市场中,要做的是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盈利并非是首选。入云 11 年,阿里云在21年财年仍在亏损,收入高601.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0%,扣除利税摊销折旧前的利润还亏1.6亿人民币,预计将在22年财年实现盈利。
在 2018 年的一次采访中, CEO 张勇告诉 CNBC,云计算将成为阿里巴巴未来的主要业务,他后来也重申了这一观点,称云服务是难能可贵的机会,可能一辈子就只能遇到这么一次,世界正处于“全球云时代的初期阶段”。有了这样的机会,该公司迄今为止将精力集中在市场份额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当阿里在云服务领域的规模效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可以开始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到那个时候,企业的价值将会进一步提升。
物流
与亚马逊不同,阿里巴巴没有搭建自己的物流网络。相反,它在 2013 年联合三通一达和顺丰等多家快递公司共同创立了菜鸟网络,并由该公司来进行仓库的建设,在建设方面的思路是以整合为主自建为辅。目前菜鸟连接着3000家物流合作伙伴和300万快递员,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国内排名前 15 的快递公司和 100 家国际运营商。目前,它做到了极低的价格,用户可以以两元左右的价格将一公斤的包裹发货至国内任何地方。
菜鸟对于今天阿里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虽然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菜鸟寄送包裹,然而当菜鸟体系将淘宝商家以及支付宝用户的连接打通后,整个阿里生态的物流使用体验会变得更快、更简单、更无缝,从而进一步提高阿里巴巴的转换成本,并增强用户粘性。菜鸟在 2021年9月至12月的营收为131亿人民币,占比5%,扣除息税摊销折旧后的利润为亏损0.92亿人民币,虽然没能盈利,但未来,阿里希望菜鸟成为全球物流的平台,并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
本地生活、数字媒体及娱乐和创新业务
虽然目前阿里的电商和云服务在国内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由于阿里云短期的目标还不是盈利,而电商领域当前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随着拼多多和京东等势力的崛起,再加上直播电商的出现,阿里电商的利润正经受着考验。
为了实现马云的“阿里要活102年”的愿景,阿里也投资了许多新的业务领域,目前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本地生活、大文娱、创新业务。包括地图、智能音箱天猫精灵、AliOS 和钉钉在内的创新业务为公司带来的营收占比为1%,但“本地生活”和“数字媒体及娱乐”在阿里未来计划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下面来为大家细数这其中的业务。
本地生活:饿了么
2018年,阿里巴巴以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饿了么虽然是一家外卖企业,但其配送体系正在迅速增强线上到线下的服务能力,目前外卖服务不仅仅是提供一顿饭那么简单,你可以通过外卖平台购买在你家周围的大部分商品,这便是大家目前所经常提及的“新零售”概念。饿了么当前的竞争对手是美团,然而美团却长期处于本地生活领域的领先地位,就外卖市场来看,美团的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不过市场空间依然很大,大家都还存在着机会。美团目前的市值为一万亿港币,这也是腾讯众多投资中体量十分庞大的一家企业,腾讯对其持股高达19.32%,在自己投资组合中的价值排名前三,这么看来,本地生活领域的竞争实际上不单单是美团与饿了么的竞争,还是背后支持者腾讯与阿里的竞争,腾讯通过微信导流美团,阿里巴巴通过支付宝提供饿了么和本地生活服务,双方都在尽自己所能来争抢这块市场,虽然美团在外卖领域的地位似乎不可逾越,但在新零售时代,饿了么通过连接阿里现有的业务,说不定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想象空间。2021年财年,本地生活为阿里巴巴带来315亿人民币的收入,占整体营收的5%。
数字媒体与娱乐:优酷
2016年,阿里巴巴以54亿美元收购视频网站优酷。在当时,该平台被称为“中国的 YouTube”,不过在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后,优酷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成绩,但这并非优酷一家所面临的困境,到目前为止,视频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通过会员和广告,而两者又相互对立,会员多了,观看广告的人数就会变少,而对于长视频网站来说,想赚会员的钱,优质视频的供给就变得十分重要,从用户角度出发,用户观看视频的目的性很强,好内容在哪个平台,用户就会去哪个平台,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很难有视频网站能够做到月月出爆款好剧,对于会员这个钱,你要永远保持一个月之内,在取消月扣费之前,至少有一个好的内容能够打动用户留下,否则用户没有继续充值的理由。对于广告来说,所投放的内容往往是90分钟的电影或是一集40分钟左右的电视剧,这也就使得其受众非常广阔,很难通过内容来对用户进行细致的分类,这也迫使长视频网站的广告无法做到精准投放,导致整体的广告效率变得不高。除了会员与广告,优酷曾尝试过切入电商领域,因为视频内容中有大量的商品植入场景,视频网站本身又不缺乏流量,通过将这些商品进行标记,引导用户观看后进行购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可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相比PC端的大屏,小屏幕的手机很难在不干扰用户观看内容的前提下实现这一系列交互,使得这一项目最终失败。遗憾的是,优酷并没有抓住短视频的风口,这些问题在短视频时代都能够很好的解决,目前来看,长视频的商业模式并不是十分理想,除了腾讯视频爱奇艺这样的老牌对手外,还面临来自抖音和B站的挑战,前景不容乐观,不过阿里的大文娱战略中除了优酷,还有阿里影业、天猫电视、大麦、阿里音乐等业务,2021 年9月至12月,阿里的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给公司带来81亿的营收,占比3%,且扣除息税折旧摊销的利润是亏损13.7亿人民币。随着电商购物的视频交互元素变得越来越多,估计阿里还会继续保持这一领域的投入,以此确保阿里不会因为未来新的购物形态而被淘汰。
阿里巴巴与亚马逊
前面说过,虽然都从事着电商事业,但阿里与亚马逊的模式并不是很相似,我们可以从财务的角度来对两家公司进行一下比较:
- 阿里巴巴的 GMV 差不多是亚马逊的3倍。
- 阿里巴巴近几年的收入增长要快于亚马逊。
- 阿里拥有更多的现金储备。
- 虽然亚马逊主要靠AWS赚钱,但阿里云有着和AWS一样的潜能,只不过目前阿里云的战略是以亏损的方式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21年1月,阿里巴巴计划发行50-80亿美元的债券,蚂蚁集团IPO的终止,以及对阿里反垄断的罚款,都增加了中国互联网的不确定性,新加坡Lucror Analytics信用分析师Chuanyi Zhou表示:“这表现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日趋变严的监管环境以及对阿里巴巴的潜在影响的担忧。”不过机会也往往来自于这样的危机时刻,现如今,对比阿里和亚马逊,业务上的数据阿里更为亮眼,对比二者的商业模式,阿里并不落下风,但从估值来看,阿里的市盈率只有28倍,而亚马逊则是46倍。
蚂蚁IPO惨败
通过阿里21年发布的财报来看,目前还持有蚂蚁集团 33% 的股份,在蚂蚁IPO期间,公司市值曾被看好超过3000亿美元,也就是说蚂蚁对于阿里价值的贡献就高达1000亿美元,不过后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意见稿)》的出台,要求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而之前蚂蚁的1.7万亿联合贷款,是通过360亿的资金驱动而来的,蚂蚁高杠杆的商业模式顿时不复存在,紧接着,上海和香港先后取消了蚂蚁的IPO,而在21年4月12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金服,蚂蚁也随后发文强调将对自身业务进行认真整改,让支付业务回归支付本源。
那经过这一系列监管和自身约束后,阿里巴巴的33%蚂蚁股权,到底还值多少钱?
十七年来,支付宝从最开始一个为了解决淘宝上买家卖家相互信任的支付软件,发展成为现如今涉及投资、信贷、保险等多领域的蚂蚁集团,这是一个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金融巨头。蚂蚁招股说明书中的这张图就很好的表现他们的产品广度:
如果说腾讯以微信为入口打造中国的超级应用,那么蚂蚁集团则通过支付场景所带来的巨大流量来构建类似的应用连接体系。
蚂蚁围绕着支付、保险、信贷做了如下三件事情:
- 利用数据构建网络帝国。蚂蚁广阔的支付场景和巨大的交易数据可以帮助他们比其他人更深入了解用户,而这些信息又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判断用户的信用级别,并以此为依据来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借贷和保险服务。而使用蚂蚁的用户越多,数据量也会越大,算法则更为精准,这有利于蚂蚁构建出良性的用户经营飞轮。
- 从自营到开放。就像亚马逊或京东一样,先是自营卖货,这套流程跑通后,则逐步开放引入第三方商家,以此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对于蚂蚁来说,最终的价值在于其平台能力,而非销售商品或服务,理论上讲,这样也可以帮助蚂蚁降低其金融方面的监管。
- 聚合需求。蚂蚁通过拥有超 10 亿的客户关系,如此庞大的流量可以通过对接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双方一同为用户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根据 Mario 和 Lillian 的分析,蚂蚁金服有望在 2020 年实现 216 亿美元的收入,到 2020 年年中的净利率将达到 30%,他们还强调,公司的营收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2019年支付业务的营收占比为43%,而2020年,信贷业务以39.4%的占比取代支付成为公司新的第一大营收业务。
蚂蚁所覆盖的金融面十分庞大,他们在200 个国家/地区拥有超过 10 亿用户和 8000 万商家使用其服务,每年处理超过18 万亿美元的支付交易,比 Visa 和万事达卡的总和还要大,向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已经提供了超过 3000亿美元的贷款。正是这些漂亮的数据,使得蚂蚁可以获得370亿美元融资,创造出有史以来最大的IPO。
然而之后的事情,就是前面所提到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意见稿)》的出台,让蚂蚁的科技属性大幅降低,虽然蚂蚁认为自己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来让借款方和贷款方联系起来,但由于其强大的互联网品牌和阿里所能提供的众多消费场景,使得蚂蚁的这门借贷生意给整个社会带来债务隐患,虽然蚂蚁沉淀的庞大用户行为数据可以提高放贷的精准性,但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一旦债务膨胀引发金融危机,后果将不堪设想。新的监管政策针对蚂蚁这样的互联网放贷平台最重要的约束在于杠杆的控制,在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联合放贷小贷公司出资不得少于30%,以及ABS后不超过4倍的净资产。
这里额外做个扩展,最开始13年的时候,马云找到重庆市市想成立一个网上小贷公司,没有找浙江省政府进行合作的原因是因为浙江省小贷公司在民间贷款中坏账很多,全省正在清理整顿小贷企业,重庆市政府在对马云的小贷业务做了一定的限制后,批准了其网络贷款商拍照,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花呗借呗,不过当时蚂蚁的放贷主要是通过ABS,什么是ABS?可以大概为蚂蚁将借呗花呗上的欠条按一定的收益率打包成产品出售给金融机构,例如借贷人需付10%的利息,蚂蚁将债务按收益率8%的产品出售,自己除了快速获取现金还能获得一点收益,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模式可以无限循环,在2017年的时候,由于蚂蚁的业务发展过快,且证监会没有规定ABS的贷款资产可以循环多少次,使得蚂蚁金服首先将30多亿的资本金通过2.3倍的拆借融资获得60多亿,整体形成了90多亿的网上小额贷款,再通过ABS反复循环了40次,这便造成了30多亿资本金通过百倍杠杆放大到3000亿。为了降低风险,控制杠杆,央行对蚂蚁进行了进一步约束,即对ABS的周转次数约定为了四次,且要求蚂蚁将资本金增加到300多亿,使得整体的杠杆降低到了10倍。其实在这个阶段蚂蚁的商业模式已经受到过一次打击,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蚂蚁很快开始与一些信托和银行开展起助贷模式,即所谓的联合贷款,而蚂蚁在联合贷款中主要是提供流量、风险评估以及后续催款等职能,至于具体的放贷决策取决于合作银行。所以这里出现了个问题,贷款是银行发放的,这是否需要算入蚂蚁的杠杆?这就要看蚂蚁有没有对贷款进行担保,或是否参与出资,如果满足一项,那么就构成了蚂蚁的杠杆,不过在招股书里,蚂蚁强调了自身不出资也不提供担保。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另一种思路来计算一下,用蚂蚁经手的信贷余额(21537亿)除以蚂蚁小贷的净资产(358亿),杠杆率则达到了60倍,虽然蚂蚁自身杠杆不高,或许蚂蚁的行为提升了社会的杠杆?而整体的杠杆政府是需要进行监管的。
《蚂蚁招股书-蚂蚁经手的信贷余额》
《蚂蚁招股书-蚂蚁进行贷款业务的子公司净资产》
梳理完后,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意见稿)》对于蚂蚁的影响,联合放贷小贷公司出资不得少于30%,以及ABS后不超过4倍的净资产将使得蚂蚁经手的信贷余额大幅降低,整体的杠杆率大约降至10倍左右。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蚂蚁金服的估值可能将会向传统银行看齐。
注:高增速的科技企业往往能获得40多倍的pe,而中国的银行pe一般在10以下。
市场没有机会权衡这些法规对蚂蚁的业务意味着什么。11月3日,IPO被港交所和上交所暂停。
在IPO被暂停之后,紧接着1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并在重点业务领域提出了五点整改要求:
1.回归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
2.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保护个人数据隐私。
3.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
4.完善公司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
5.依法合规开展证券基金业务,强化证券类机构治理,合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现在再次参照前面预测的2020年营收圆饼图,要求被整改的三项业务信贷、保险、理财总和占比近65%。
这也就给阿里巴巴的投资者们留下了很多疑问。“整改”的程度到底是多少?按最坏的情况来看,蚂蚁金服只专注于支付业务,2020年预测收入占比35.9%,那么公司的营收将会减少三分之二,如果估值按这样的减幅,那么IPO时的3000亿美元估值,现在可能只有1000亿,而阿里对蚂蚁33%的持股,也就大概价值350亿左右。如果往好的方面想,信贷、保险、理财能够继续运营,但相比于之前,一定会存在更严厉的监管,所以蚂蚁的估值这几年估计也很难再回到3000亿以上了。
所以现在对于阿里的投资者而言,蚂蚁这部分如何估值是个头疼的问题,不过看现在阿里的市值已经跌落至不到2800亿美元,想必市场已经是按比较悲观的方式来对待蚂蚁的估值了。
投资中国
在黄奇帆写的《结构性改革》一书中写道:“互联网金融有互联网基因和金融基金,互联网发展有无限的穿透性,一旦与金融结合,就不能违背金融的基本特征,必须持牌经营,必须有监管单位的日常监管”。尽管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这段时间监管的变严使得不确定增强,但投资中国市场对于投资者而言还是不乏吸引力的。首先,中国拥有着绝对的人口优势,14亿人口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根据麦肯锡的数据,预计城市中富裕家庭和中产家庭的占比,将会从2012年的17%上升到2022年的63%,这两个群体近十年的个人消费增长率约为 20%,中国的老百姓变得越来越富裕了。
我们知道疫情的蔓延使得渗透率得到了快速提升,但在疫情之前的2019 年,中国电子商务销售额已经达到1.5万亿,同比增长 16.5% ,而美国只有 6017 亿美元,虽然中国的电商销售额明显高于美国,但渗透率上看,2021年中国71%的互联网普及率还是与北美93%的普及率有较大差距。
最后是创新,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模式是全球首创的,像字节、拼多多和B站等公司也因此引起了更广泛的国际关注,这和之前拷贝美国的商业模式并在中国做大的现象已经大不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在监管变严之前的2020年,中国互联网指数(KWEB)相比美国纳斯达克有更好的增长,这也表明当时资本市场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看好,不过由于2021年政府加强了对于互联网的监管,也使得中国互联网指数跌幅达51%。
在蚂蚁取消 IPO 后,达里奥和大部分西方投资者持有不一样的观点,长期看多中国的他认为政府的监管措施是正确的,他认为美国的模式虽然更加开放自由,但在其背后也存在着风险,自从美国开始大规模印钞并增添了大规模的债务后,中国就开始逐步演变成全世界货币的存储角色,这种对债务的担心是他支持遏制蚂蚁信贷业务的原因。
怎么处理巴巴
如果达利欧是对的,政府的行为其实就是理性和正当的,监管并不是为了限制社会的发展,而是为了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这样看来阿里巴巴就被严重低估了,毕竟它目前依然是互联网经济中领先的电商企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商之一,并拥有中国市场最大支付公司三分之一的股权。
目前亚马逊的市值是阿里巴巴的5.5倍多,并且后者服务于一个增长更快的市场,其阿里云业务正在按照长期的规划逐步占领更多的市场,而且大概率会22年财年实现盈利。在疫情期间,阿里也推动着直销经济(一件代发)的发展,零售商无需自建商品库存,而是由阿里对接供应商完成库存管理和物流交付,在将来,有越来越多具备影响力的人,都可以无需自建仓储和工厂,便可以销售用户喜爱的商品,阿里也正在用自身的电商能力来拥抱这一领域。
通过上述的文章,可以对阿里巴巴进行如下总结:
- 全球最大的 GMV 零售商。
- 中国最大的云服务商。
- 本地 O2O 配送大战中的强力竞争者。
- 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物流平台。
- 最了解中国消费者的企业。
当然,除了政府,阿里巴巴还面临着真正的风险。一些新的电商模式有可能对其进行颠覆,可以看到拼多多的增长速度远快于阿里巴巴,他们通过在微信生态进行诸多社交裂变的玩法,触达到了之前阿里难以触及的农村客户,字节跳动通过其推荐算法可以挖掘出用户的兴趣点,并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对用户进行种草,并引导他们进行购物,虽然淘宝率先进行直播电商业务,但由于抖音在内容方面的强大优势,还是能够吸引直播电商领域的大部分流量。新的电商互动形式轮番涌现,这些对阿里巴巴形成了真实的挑战,面对竞争,零售业务的利润将被继续挤压,阿里巴巴必须弄清楚如何让云计算和其他新业务盈利。
对于政府来说,是否会进一步对阿里采取更严的监管措施谁也不知道,但政府的用意肯定不是毁灭掉一个企业,我们能看到阿里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和网络效应如此强大,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十分深远,如果真的是像网络上的一些言论认为政府的目的是摧毁这家企业,那么其带来的经济上的风险未免也太大了,而且目前来看,很难有哪家有企业能够快速重建如同阿里这般规模的生态,失去了阿里,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做过一个比喻:“地方政府就像一家商场,招商引资就是引入商铺。商铺只要交一个低廉的入场费用,商场要追求总体收入最大化,所以既要考虑入门费和租金的平衡,也要考虑不同商铺间的平衡”,当经济发展过热,出现一些结构性问题时,政府就会调整调整,当经济发展过慢,政府则会鼓励鼓励,虽然一些举措在长期来看可能未必能够起到好的效果,但弄明白了政府的底层思考原理,就不会为了政府的举措而过度担心了。
巴菲特的投资风格曾经从格雷厄姆式的分散低估,转变为像费雪一样寻找少数高成长企业,其背后的推手就是他的良师益友查理芒格,而芒格从21年开始买入阿里巴巴,且在下跌过程中持续加仓,截止21年底,芒格所管理的Daily Journal公司对于阿里的持仓已经上升到60多万股,是该公司的第三大仓位,且与第二仓位富国银行只有很小的差距。
在芒格的最新的讲话中,他认为投资在中国的每一元钱未来都会带来更好的回报,芒格的期待是否能够兑现,让我们一同等待时间的验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