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降息”了?

金融3年前 (2022)发布 youziba
41 0 0

周末都在分析ZM会谈,简单列举两点重要的:

  • 我方定调:维护世界和平,要求和谈,停止制裁,不拉偏架
  • 提出要求:你方有一些不错的表态(不打冷战,不支持TD),但过去曾经太多的言行不一,令人不满意,未来希望管好自家的马仔

一句话就是,中美迎来缓和。

这事儿对资本市场的压力有所减轻,中概+恒科继续修复。

整体是利好,不过就是需注意,未来涉俄企业仍有可能出幺蛾子。

海外就说这点篇幅就好,看看国内。

最近貌似降息预期又有点儿上来了,周五下午A股特别是沪市有一些异动。

按理说,这个预期不大靠谱。

首先,15日的MLF利率纹丝不动,不降MLF利率却降LPR利率,并不符合当前制度的逻辑。

其次,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可能被视为开挂一般的隐藏兵器,但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一纸文件已经明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这一标准已经取消”

贷款基准利率基本上只存在于历史贷款的存量之中,新增贷款均是在LPR的基础上进行定价的,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已于2020年8月末顺利完成,转换率超过92%。

那么“降息”预期又是哪来的?

我理解,源于3月8日央妈宣布(按月)上交(境外)利润1万亿。

根据学习理解,我总结出,这次央妈上交利润,有几个效果:

  • 分期增加财政收入。简单说并非“QE”或者“财政向央妈透支”的概念,对财政来说相当于应收款终于计提收入了,能够取得支配权了
  • 上条的直接效果,是兜底了财政减税降费的举措,但不能直接支持政府投资(特别是短期内的)
  • 外汇储备经营收益部分结汇而投放的人民币增加,但央妈不扩表,也不影响汇率。相当于只是账目调整,不涉及真正的结汇兑换
  • 构成基础货币投放,在局部上影响了市场流动性,但不影响整体。只能看做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货币政策的“锚”仍然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OMO-MLF-LPR的框架)

最后一点,最后一句话,都写在央妈最新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

再展开一点儿说,虚线中内容,若不喜可以跳过:

--------

一般理解,一国的央行扮演着“货币”发行人的角色。

为了使发行的“货币”有价值,央行发行货币时往往需要一个价值“锚”,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货币发行机制。

例如,美联储主要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支持其发行货币的基础实际上是美国财政的信用,所以美国实际上的汇率管理者不是美联储,而是财政部。

我们的央妈则不同,2014年前主要通过在市场上买入外汇相应投放基础货币,2014年后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它们都是央行对其他存款类公司(银行体系)的债权。

因此...

--------

有一种判断认为,这次央妈上交利润,借以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相当于“走了老路子”,可以看作银行体系凭空获得1万亿没有成本的准备金,构成变相降准,从而引导银行单独下调LPR报价。

从周五地产股全体暴涨的走势看来,博的主要是“非对称降息”,也就是1年期LPR报价保持不变,5年期LPR有可能下调,这部分最主要会促进住房销售。

博降息最大的品种—非银金融股(主要是券商+保险)也有异动,保险股由于负债端陷入困境,估值已杀到极低,一旦有资产端改善预期就会弹起来,周五领先于券商走强。

好在,这不是玄学,而是科学,因为周一早上9:15就可以开奖了,证实还是证伪,直接一翻两瞪眼。

单论明天开盘,降息预期证实,则地产+非银继续嗨,证伪,则博弈资金大概率砸盘,抹除上周五的相关溢价。

中期的话,如果降息证实,那么沪市不排除直接走出市场底,深/创的权重则继续受制外围加息的环境,如果证伪,大家一起继续磨。

就这么简单。

我A就这尿性,重博弈,但资金行为不代表事情靠谱,别抱太大期望。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