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董承非罕见发声:市场估值已回到合理位置,还聊了这些行业...

金融3年前 (2022)发布 youziba
6 0 0

公募老将董承非在今年1月正式离任兴全后,随后入职知名私募睿郡资产任首席研究官。面对近期市场的大幅波动,董承非今日下午罕见对外发声,谈及对于当前市场的看法以及对热门行业的展望,颇有启发。

下述为我对董总新鲜出炉观点的快速整理,供大家参考。

最新市场观点

2017年是本轮行情的起点,茅指数是这一轮行情最合适的观察指标

董承非认为2017年是这一轮行情的起点,从2017年至去年年初,市场的主线一直没有中断过。

要分析市场行情,首先要找准合适的观察指数,相对于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董承非更倾向于采用Wind发布的民间指数——茅指数进行观察,这是因为在2017年以来的这一轮行情中,市场主力资金的大部分都是投向于茅指数的成分股,而且在2021年2月以来的这一轮回调中,茅指数回撤了30%多,不少公募基金的回撤幅度与该指数差不多。

鉴于此,复盘茅指数的表现,就相当于抓住了这一轮行情的主要矛盾。

茅指数覆盖了市场各热门板块代表性的龙头个股,2017年至去年2月市场的高点,茅指数上涨了差不多七倍。在这期间,一方面茅指数的整体业绩表现得非常不错,每年的复合利润增速在15-20%,疫情之后这些个股的业绩增速在60-70%以上,马太效应明显;另一方面茅指数的估值也由2017年度的10多倍上升到2021年2月的40多倍。因此2017年以来茅指数的这一轮行情是估值与业绩双升的戴维斯双击行情。

目前市场的估值已经回到合理范围,但不算低估

董承非认为,茅指数在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后,其估值由40多倍回撤到30倍不到的水平(注:28倍),30多倍不到的水平,这一估值比沪深300还是要高很多。

不过将茅指数当前的估值同其历史估值对照来看,茅指数的估值中枢在20倍左右的样子,当前茅指数的估值处于均值+一倍标准差的位置,如果2022年这些公司的整体业绩还保持在15%以上的水平,那么当前公司的估值同业绩增速还是会比较匹配的。

因此2017年以来以茅指数为代表的优质公司在经历一轮估值扩张及收缩后,目前其估值已经回到合理区间,但不算低估。考虑到充裕的流动性及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董承非认为当前茅指数近30倍的估值是比较合理的。

这一轮的流动性宽松跟以往不一样,宏观经济及公司业绩是影响市场的最核心变量,需要关注房地产和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对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会议释放的稳增长信号,董承非认为这一次流动性释放跟之前几轮的流动性释放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在前几轮的流动性释放之前,市场的流动性并不充裕,流动性的释放带来的边际效应很大;而这一轮流动性释放之前,市场的流动性已经非常充裕,流动性释放带来的边际效应相对有限。

董承非以水管向游泳池注水的例子解释了这一轮流动性宽松跟前几轮的不同,他表示在前几轮的流动性宽松中,游泳池的水已基本干涸,把注水的水管加粗一点,能激起比较多的浪花;而在这一轮的流动性宽松之前,游泳池的水基本是满的,把注水的水管加粗一点,对游泳池的影响并不大。

鉴于此,董承非认为流动性并非当前市场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本轮流动性宽松未必能够带来一轮行情,当前市场最核心的点还是在于宏观经济及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而这个需要我们边走边看。

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及上市公司业绩的判断,董承非认为需要特别关注房地产疫情对两方面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房地产房地产三月份的数据还没出来,1-2月份前100家房企销售额有40%多的下降幅度。房地产的经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其对上下游拉动以及财富效应对大家而言都是不言而喻的。目前的地产政策是因城施策,尽管地方政府有一些宽松政策出来,但1-2月的数据还是不太理想,因此地产整体给大家的信心不是特别足。

疫情3月份以来疫情多点爆发,对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这会给经济带来较大的挑战。

最近政府提出了5.5%的经济增长目标,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董承非认为需要关注经济增长的实现方式,不同实现方式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不一样。总体来说在今年看来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会有一定的挑战。

市场估值急剧收缩的阶段已经过去,可能进入到一段时间的低回报期

在经济增长面临一定挑战的当下,董承非认为市场可能会进入到一段时间的低回报(过渡期),类比于2010-2012及2015下半年-2016年这样的市场阶段。股票市场是实体经济的映射,当下实体经济回报率的降低也会对资本市场的回报造成负面影响。

今年以来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董承非认为市场剧烈波动的间段已经过去了,后续市场的走势可能会比较平稳。对于后续的市场走势,需要关注市场各方面的指标以及一季度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关注3月份疫情对上市公司业绩带来的冲击。

董承非认为市场整个估值急速收缩的阶段已经过去,当前估值已经处于合理区间,那么未来估值到底是往下还是往下,这取决上市公司后续的业绩情况,而上市公司的业绩如何需要边走边看。

尽管如此,董承非对于市场没有那么悲观。他认为在过去十多年的行情中,出现了三次资金快速入市,分别为2007年上半年、14年下半年-15年下半年以及2020年的下半年,在前两轮的资金入市中,随着市场的转弱,资金很快就撤出了。而这一轮除了资本市场外,场外(实体经济)的回报率并不高,场内资金不会那么快的撤出,因此这一轮行情的后续走势跟之前的几轮可能也会有很大的不一样

Q&A

长期看好硬科技,中短期看好高分红板块。今年尚未看到特别确定的板块性机会,未来会更关注市值在100亿-1000亿之间的公司

问:今年看好哪些板块,哪些板块值得关注?

董承非表示自己看得会相对长一些,因为产业的变迁是以年为单位在进行演绎的。具体而言,他认为:

长期看好硬科技的投资前景。像半导体等是董承非近几年花时间最多的领域,他相信我国的半导体产业一定能发展起来,从长期来看,这个领域一定会有一些大的公司跑出来,这方面会存在着很大的投资机会。但今年半导体是否会有所表现很不好说,因为担心整个半导体的景气度可能会下降,之前半导体供需紧张可能会缓解。

中短期看好与宏观经济低相关且没有杠杆的高分红高股息的公司。今年以来宏观挑战总体比较大,大家对此也存在着很多分歧,那么在这样低回报期的市场背景下,大家会退而求其次追求稳定,选择那些高分红公司,今年以来的市场已经体现出偏好这类板块的特点。

今年目前尚未看到确定的板块性机会。目前银行及地产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估值很低,但大家对基本面有担心。新能源及半导体这样的板块景气度很高,增长也很确定,不过问题在于:一方面这些板块在经历过去几年的估值重估后目前估值很高(比茅指数的估值要高出50%以上);另一方面市场资金很充裕,资本涌向这些高景气领域,会使得竞争出现加剧,从而可能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便宜的有便宜的问题,确定性强板块也有他的问题,因此今年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并不明显。

未来关注100-1000亿的公司。像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公司,业绩很难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像细分板块龙头往往可能会更有机会,这跟过去5年市场呈现出以大为美的状况呈现出较大差异。

看好港股的长期投资价值

问:如何看在港股市场的投资?

对于港股市场当前呈现出的特点,董承非认为有三方面原因:

(1)互联网在港股里面的比重非常大,去年互联网行业出现了比较多的利空,影响了行业基本面,从而导致股价表现不佳,从而影响了港股表现。

(2)香港市场的资金跟海外是联通的,目前港股市场仍以海外资金占主导,外围市场较大波动带来港股市场的波动。像最近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波动较大,这对港股造成了较大影响。

(3)港股市场深度不够,从而导致市场波动很大。港股相对于海外投资者就好比于越南股市对于A股投资者。由于港股市场在海外投资者的组合占比不高,一旦港股市场出现了风吹草动,那么海外投资者很可能选择一键清空,从而对港股市场造成了较大波动

从投资角度来看,董承非认为港股会便宜很多。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角度,他表示如果自己进行投资,愿意花比较多的精力在港股市场中。

互联网行业的红利期已结束,谈不上困境反转。目前已进入到底部区域

问:如何看互联网行业,是否就要迎来困境反转?

董承非认为对于互联网行业而言,政策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不过除了政策这一方面因素外,还有另一方面因素大家可能有意无意忽略了。

那就是互联网行业的红利期已经结束了,由之前大家理解的成长性行业变成了成熟期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成长型投资者就不会再配置互联网行业,因此互联网行业的投资者会有个切换的过程,由此前的成长型投资者变为了价值型投资者。

至于这个行业是不是困境反转,董承非并没有那么乐观,因为一方面互联网行业迈向了成熟期;另一方面政策红绿灯的设置也会使得这个行业的变现受到很多约束,整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变差。不过虽然如此,互联网龙头公司的市场地位还是会很稳固的,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当然互联网公司成长性的减弱也需要投资者降低对这个行业的投资回报预期。

至于说当前的市场,董承非认为互联网板块已经进入到底部区域,这是较为确定的

问:中概股会不会回归?香港市场的流动性能否承接?

董承非认为目前中概股已经回来了,处于正在进行中,未来这一趋势仍会持续。至于港股的流动性,目前大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基本回来了,流动性可能会差一点,但大家不必太担心。

中短期看好价值,长期看好中小市值成长

问:全球通胀以及美联储收紧的背景下,国内的货币政策有没有宽松的空间?降息降准会不会来?A股市场哪种市场风格会更占优?

董承非倾向认为当前的高油价不太可能长期持续,因为:(1)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原油价格很少会长期保持在100美元以上;(2)目前新能源行业发展如火如荼,需求的减弱也会对油价构成负面影响。目前尽管油价比较高,但油气上游的开采及投资并没有放量,这也反映了市场对油价的非乐观态度。至于粮食价格,董承非认为当前地缘政治存在着不确定性,这很可能会对粮食价格造成影响(W国是粮仓)。

在这样大的宏观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的空间会被压缩

至于投资机会,需要看投资期限。如果看中短期,董承非会更为看好价值型板块的投资机会,因为成长性板块是高Beta,在估值收缩的背景下,成长板块的表现不会那么的好;如果看长一点,关注100-1000亿的公司意味着更为看好成长,成长最近表现不佳在另一方面也是意味着风险的释放,在风险释放过后,跌下来可能意味着更好的布局时点

看好这一轮资源品周期股行情的生命力,未来宏观和策略在投资中的作用会变大

问:如何看待大宗商品,周期股的春天是不是要来了?主流新生代基金经理对周期没有信仰,董总作为久经沙场的基金经理,如何看周期股?

董承非认为周期股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制造业中的周期品,这主要是因为供需匹配度的变化带来的周期性,考虑到国内资金的充裕以及企业家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他会对制造业扩产带来的周期行情偏向谨慎;

第二为资源型企业,董承非的直觉倾向于认为这一轮周期股行情的生命力会要大于前几轮资源品行情未来宏观和策略研究在投资中的作用会变大

新能车涨价及补贴退坡会抑制新能车需求

问:新能源车上游的材料的上涨以及补贴退坡会带来什么样的潜在影响?

董承非表示,在此前的汽车下乡中,购置税减免等优惠措施会对汽车销量形成很大的正面影响,这说明汽车消费者对于车价会非常敏感

那么映射到当下,目前新能车因上游原材料的上涨出现较大幅度涨价,再叠加补贴的退坡,董承非认为这对新能车需求形成很大的抑制。另外再考虑到目前一线城市新能车的渗透率已经比较高,未来新能车渗透率的提升较为依赖于二三线城市,而这些城市对于新能车需求的价格敏感性将会更高。综上来看他认为这一轮新能车的涨价及补贴退坡将对需求形成较大抑制

认为消费比医药好,但仍对白酒持保留观点

问:如何看消费和医药板块?

董承非认为消费会比医药好,主要理由是近几年医药板块的投资逻辑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此前医药可以理解为消费品公司,偏稳健成长,其商业模式是医药代表对接医院和医生,医生的话语权较大,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

不过随着集采的推出,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由To C(消费者)行业转变为了To G(政府),买家由此前的多个变为了一个。对于只有一个买家的行业,不算是一个好行业。像我国的高铁板块整车公司,一对一销售,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

至于说底层逻辑,医药行业本身是社会的成本项,从这个角度理解,医药费用过高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会加大社会的负担,导致看病贵看病难,也会增大医保负担

相对而言,消费行业会比医药行业好很多。

消费行业最为核心的板块就是白酒,董承非表示自己一直没有配置白酒,这是因为他对白酒的价格持有怀疑态度认为目前3000块一瓶的茅台是特别贵的,因此他对白酒板块未来的成长性持保留观点。不过尽管如此,董承非还是认为白酒这样的行业比医药好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未经董总本人审核。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