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网络老油条,小雷感觉最近几年国内的互联网社区风气正在向一个更为糟糕的风向发展,也许是上网变得方便了,也许是上网成为了许多人闲暇时主要的消遣,各种观点、认知的碰撞,让网络逐渐变得像是一个火药桶,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引爆一场惨烈的爆炸。
而在爆炸中心的人则会如同被火药包裹并引爆一般受到严重的伤害,网暴,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其中,微博往往是网暴事件爆发的中心和重灾区,快速的信息流传播,让某个话题可以转瞬间在微博获得大部分用户的关注,然后这些用户就会根据自己的喜恶开始站队,其中持相反意见、看法的用户就会开始转发和谴责另一方。
诚然,如果一个人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情,被谴责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涉及民事乃至刑事问题,还会有法律法规对其作出制裁。但是,一些激进的网友不仅仅满足于谴责,他们会出于自己的“正义感”和“正确认知”,去辱骂、伤害这个人,即使法律还没有对其进行定罪,似乎这个人就已经可以宣判死刑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暴力,也就是俗称的网暴。参与过网暴的施暴者数量远高于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施暴者,虽然网暴者不会对受害者造成生理上的伤害,却往往会造成心理、精神上的伤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不亚于生理伤害。
网暴到底有多可怕?
虽然小雷自己是网络老司机,因为经常只看不说,基本上是一个微博小透明,所以并没有亲身经历过网暴事件,但是最近几年在微博冲浪的经验,却让我亲自见证了几次大型网暴现场。
比如前段时间的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就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网暴事件,事发的平台就是微博。当时上海地区只有负责物资配送的外卖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外活动,不少市民为了能够购买到需要的物资,都会联系外卖员让其进行代购。
而一位家住上海虹口区的市民,为了让自己的听障父亲能够在封控期间正常吃饭,委托一位外卖员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多份饭菜送到了27公里外的父亲家中。订单完成后,为了感谢外卖员,该市民希望给予外卖员数百元的报酬,结果被外卖员婉拒,最后该市民决定为外卖员充值200元话费,以作感谢。
(截取自微博)
从小雷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件发生在疫情期间的暖心事,孝顺父母的女儿与热心助人的外卖员,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冰冷的疫情背后还有许多人在努力的生活、工作,为上海能够恢复正常而努力。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这则新闻被报道后就迅速登上了微博的热搜榜,网友们最初的发声基本上都还算是正常的,但是逐渐的另一股声音占据了主流:外卖员跑了27公里为你送东西,就只给200元报酬?这也太没有良心了吧。
小雷不知道这些评论的人是否看完了新闻报道,至少他们肯定没有看到“外卖员婉拒额外报酬”这句话,于是开始对新闻中的女事主口诛笔伐,不仅在她的评论区里辱骂和人身攻击,同时还有许多人私信她,问她:“这么小气,你什么时候死啊?”“上海人就是精明,花几个小时跑几十公里帮你送饭就给200。”
(截取自微博)
即使外卖小哥屡次发声、澄清自己不是为了报酬接单的,本来也没打算要报酬,“我在完成这次配送后感觉很满足”。但是没有人在意,网友只是以自己的想法、观点在宣泄着自己的负能量。一场另类的“狂欢”。
事情的结局,我想那段时间有刷微博的读者朋友都知道,女事主本身就因为工作等问题失去了收入,而且还患上了抑郁症,最后在网络暴力下选择以跳楼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该消息后续也得到了警方的证实,一条生命就这样在网暴者们的见证下消散。
自杀的消息传出后,网暴者们集体失声,紧接着第二场网暴开始了,另一批之前没有发声,或是支持女事主的网友开始对之前的网暴者进行网暴,高强度搜索在相关微博下出言嘲讽、辱骂的网友,然后对其进行辱骂和羞辱。
谁都可以网暴别人,谁都有可能被网暴,这就是网暴的可怕之处,除非你完全不发声,否则都有可能成为网暴或被网暴的一员。很多人认为自己一句简单的评论并不构成网暴,于是肆无忌惮的发泄着自己的负能量,随意的指责与自己观点相斥的网友,在不少网友眼中网络上只有两种人:支持自己的,以及敌人。
就在小雷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微博上正有一件事占据了热搜榜前十的大部分位置,没错,就是唐山烧烤店伤人事件。小雷看到视频后也是十分愤怒,并且认为应该重判伤人者,但是很快微博的舆论风向就开始转变,从黑社会伤人,逐渐变成了男性伤人,进而演变成了男性对女性的迫害以及女性生存。
随后,只要在相关话题下发言称这起事件不应该上升到男女性别对立问题的网友,往往都会被数量数十倍、百倍的网友嘲讽和辱骂。一边是现实世界的物理伤害,一边是网络上的精神伤害,两起伤害事件在虚实之间交相辉映,让人感觉到了互联网的“魅力”与“力量”。
(截取自微博)
面对恶性事件,我们确实应该愤怒、应该发声,就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所说的:“没有愤怒,就没有正义”,但是“正义”显然不能成为你对另一个持不同意见的人恶语相向,甚至人身攻击的理由。“我们愤怒的情绪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在法治的轨道下正常释放”,显然大多数网友都做不到这一点。
面对网暴,微博打算怎么做?
微博作为一个公众平台,显然不能对网暴所带来的危害及影响视而不见,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不少措施来对评论区和微博内容进行规范,但是有用吗?一定程度上确实降低了网暴的频率和次数,但是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且,参与网暴的网友也从转发评论转战到私信辱骂,因为私信内容受用户隐私条例保护,甚至可以发送一些违反网络社区管理条例的话语,对受害者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针对这个问题,微博近日正式上线了私信投诉一键举证功能,用户可以提交私信数据作为举证,让系统对发送方进行处理。
(图片来源:微博管理员)
根据微博的官方公告,在投诉判定生效后将扣除发送方的信用分,当发送方的信用分低于一定分数或被多人投诉并判定有效后,将限制账号的私信功能。实际上,用户在此之前也是可以通过截图等方式向微博客服提供证据,要求对发送方进行处理,新系统上线更多的是简化投诉过程,并且让用户能够更方便的提交各种证据。
(截取自微博)
个人认为,该系统确实有利于改善微博的私信网暴问题,但是依然无法从根本上对网暴问题进行遏制。
一方面是多次扣除信用分才会限制私信功能,而且似乎并不会影响到其它功能的使用,这样的惩罚力度与网暴可能带来的危害其实是不成正比的。
另一方面,微博账号的更换、注册都十分方便,施暴者可以轻松更换新账号继续进行网暴,所以,新系统更像是“亡羊补牢”,让用户在被网暴后可以“快速反击”,对于已经受到伤害的受害者来说并不能够带来实际的帮助。
那么微博该如何整治网暴问题呢?实际上小雷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建议,因为网暴问题的根本在于人而非平台,很多时候微博只能是事后处理,而没有办法提前预知网暴的出现。
不过,小雷认为微博至少在某些方面是可以做得更好的,比如在监测到用户的私信量暴增时,弹窗询问是否遭受到网络暴力,并且提供一键关闭评论区、私信的设置入口。
同时,在初次使用时告知用户可以在隐私设置里对私信、评论等功能做出限制,比如只允许互相关注用户发送私信等,基本上就可以很好的避开网暴信息,但是许多用户其实并不知道隐私设置中还有这些功能。
不过,网暴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看网络风气的整顿成果,只有网友们不再动辄对他人施加语言暴力,那么网暴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才会下降。此外,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健全,也是遏制、消灭网暴的根本,届时我们也许才能还互联网一个清朗的环境。
封面来源:https://mockup.photos/pixabay/800874/close-up-iphone-5
- 微博
- 网暴